北美这边,《神奇四侠》在烂番茄网站上评价很高,口碑分数高达87%,媒体纷纷热情地称之为“漫威最强之作”。然而,在我国,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却只有6.2分,上映五天内票房占比不足1%,预计总票房难以超过5000万元。这种显著的差异,无疑凸显了超级英雄电影所遭遇的困境,这一现象已不容忽视。
口碑差异大
北美地区,这部电影收获了许多正面的评价,烂番茄网站上给出的评分高达87%。但在我国,观众们给出的评分却只有豆瓣的6.2分,相当低。上映才5天,票房占比就只有不到1%,预计最终票房很难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。同一部电影,在不同地区的口碑和票房表现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,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惊讶。
剧情很离谱
故事原本描绘的是众人皆知的“电车难题”,其中反面角色“行星吞噬者”企图毁灭地球,但前提是“神奇夫妇”必须交出拥有宇宙级超能力的儿子。然而,导演却将电影改编成了“家庭口号宣传片”,在剧情中,隐形女怀抱孩子,大声呼喊道:“我不会为了地球牺牲我的孩子,也不会为了孩子牺牲地球。””这样的剧情设定实在让人难以接受。
能力展示少
他们被誉为“漫威最顶级家庭”,但展现的超能力并不多。在整部电影里,有90%的镜头是对话,动作戏几乎全在开头的5分钟“回忆杀”里。神奇先生伸手去拿咖啡,霹雳火抽着烟摆酷,石头人则像保姆一样照顾着,而隐形女在与行星吞噬者的战斗中,虽然表现值得称赞,但多少显得有些孩子气。
打戏变嘴炮
霹雳火利用童年的记忆试图拉拢银影侠,神奇先生则通过一番激情洋溢的演说成功地说服了那些愤怒的民众,至于那场终极对决,也是在谈判无果之后,双方才不得不动手。不少网友对此抱怨连连,觉得超级英雄电影不再专注于打怪,反而变成了辩论会,这样的剧情让人倍感失望,甚至觉得不如去看《奇葩说》的特别节目。
IP没新意
《神奇四侠》是漫威在60年代推出的代表作,但在我国观众心中,它似乎并未获得预期的反响,留下了不太理想的“扑街”印象。2005年的版本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.7分,而2015年的重启版更是低至4.8分。在新片里,那种“伐木累拯救世界”的过时模式,已经被《流浪地球》所呈现的全球协作叙事所超越。
套路已过时
漫威近期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特点,每部影片都像是长篇预告片的延续,其中的彩蛋甚至比正片还要精心。在《神奇四侠》的尾声,导演巧妙地设置了毁灭博士抢夺孩子的悬念,然而这一手法观众早已不再陌生,不过是用来宣传《复联5》的手段。影片中虽然对“个人英雄主义”进行了批判,但现实中唐尼却扮演了一个新的反派角色,这种讽刺意味显得尤为强烈。
大家对漫威在中国观众心中重新塑造正面形象有何高见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!
发表评论